当前位置:目的地 > 湖北 > 武汉 > 黄鹤楼 > 涌月台概况

关于涌月台

涌月台 - 探路侠

涌月台位于公园南区,在黄鹤楼以东266米、白云阁西南角约10米处,是明清时期与黄鹤楼紧密相连的一古建筑景观。

涌月台始建年代无详细记载。据传世诗文,它的创建大致在16世纪前后的明代。首先是有刻在汉阳府城隍庙后凤栖山(今凤凰山)巨石上的“涌月”二字,后建涌月亭。据明嘉靖二十五年(公元1546年)朱衣主纂的《汉阳府志》记载:“涌月亭在县治北风栖山上。今巨石上有‘涌月’二字。”明末,谭友夏、刘敷仁在山背荒芜的草丛中得之,于是令徐子卿南渡移置至武昌蛇山黄鹤楼旁太白堂左侧。清康熙年间在堂后“西爽”石刻下垒石为台,置“涌月”石刻于其上,时人续以“台”字。乾隆年间,石碑残缺不全,仅“涌月”二字存,于是移砌斗姥阁墙下。嘉庆二十年(公元1815年),熊士鹏在荆棘中拾得碎片,后铲平“西爽”石刻,摹“涌月”刻其石上。后人在此加高立柱建台。由于风雨剥蚀,至清末,涌月台三字中“涌”字中断,“月”字少残,下接一石,“台”字上部未见。1955年涌月台因修建长江大桥被拆除后,这些清代的石柱迁到蛇山南端的武昌首义公园内。石柱的石楹刻有3副对联:

月色无玷;江流有声。
遥看兔影滚中流,非同承露;
恍听鹤声来上界,岂是歌风。
曾是当年觞月地;
而今又作上台人。

正面石架上镌刻的“涌月台”,笔态遒劲,高古俊拔。据载: “涌月”与“压云”、“琴台”曾被称为武汉古代书法的三绝。根据考证“涌月”二字系黄清老所书。

黄清老,字子肃,号樵水,祖籍河南固始,后徙居福建邵武。元泰定四年(公元1327年)进士,曾任翰林编修,其学问和品德为时人敬重。元惠宗至正元年(公元1341年),出任湖广行省儒学提举,至正八年卒于江夏(今武汉市武昌区)。其著述较多、有《樵水集》和《春秋经旨》、《四书一贯》等。据传他在滔滔东去、万古如斯的大江边,面对眼前“月涌遥天漾白波”的景色,想到杜甫《旅夜书怀》中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的名句,挥笔写下了“涌月”二字。

“涌月”二字还有出自曹操或黄庭坚书写之两说。曹操,字孟德,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俗传其在汉阳凤栖山书写“涌月”二字。对此,清初刘献廷在他的《广阳杂记》卷四中反驳道:这二字“高古遒媚,俗以为曹孟德所书。夫曹公未尝至此,其说可笑”。黄庭坚,号山谷,北宋诗人、书法家。言传其绍圣二年(公元1095年)贬至鄂州知府时建台,取唐杜甫“月涌大江流”诗意,书“涌月”二字刻其上,后台毁。考黄庭坚用笔以侧险取势、纵横奇崛的行草书法,“涌月”二字与其用笔不类。另黄庭坚无清老的字和号。因此,史志记载的宋代的黄清老,实为元代的黄清老。

1992年1月建在南区的涌月台,是比照毗邻首义公园的实物稍加放大的仿制建筑,呈四方框架形。白麻方石柱,柱高约4米,柱间距离3.4米,有4级台阶,占地面积54平方米。“涌月台”系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黄绮书写。

驴友点评

  1. 还没有人说话,你来说两句吧

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.

湖北武汉黄鹤楼

  • 景点地址:

    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坡特一号地图

  • 景区电话:

    027-88875096

  • 开放时间:

    4~10月:07:00~18:30 11~3月:07:30~17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