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探路侠 > 目的地 > 湖北 > 武汉 > 问津书院 > 攻略

问津书院:中国最古老的“大学”

问津书院正门

问津书院正门

在武汉市新洲区东部的旧街,有一个山村名叫孔子河村。村北一座山,名孔子山;村南一条河,名孔子河。在孔子山腰、问津河旁,矗立着几栋古式建筑,这就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、被誉为中国最古老“大学”的问津书院。

孔子周游列国图

孔子周游列国图

新洲问津书院,被当地人称为“孔庙”,是我国唯一以“孔子使子路问津”典故而命名的书院。“《论语·微子》有云:长沮、桀溺耦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……”

公元前496年的一天,带着“惟楚有才,楚地藏龙卧虎”的喟叹,孔子师徒一行往新洲旧街东南向驰行,前边一条山谷河流挡住去道,河流水深岸阔,正愁不知津口(津即渡口)在哪儿,忽见河的上游有两名农夫在田间并头而耕,孔子让子路问津于二人,原来他们是当时有名的隐者长沮和桀溺。时值春秋时期,天下割据,思想界群星闪耀,儒家主张入世,匡时济世,而隐者认为天下大乱,只能自保。孔子一行与隐者进行了一番论道。

奈何长沮和桀溺始终不告知渡口,孔子一行只好涉水渡河,水盈车轴,书籍全部被淹,孔子见状急唤子路返回,将书搬到一座平坦的山上去晒,孔子便坐在山间石头上休息。

后来,人们将圣贤经过处一一命名:称晒书之地为“晒书山”,称孔子所坐为“坐石”,在孔子涉水河上修桥名“孔叹桥”,而挡住孔子的河流,则被命名为“孔子河”……

问津书院的天井

问津书院的天井

据记载,公元前164年,汉文帝立刘安为淮南王,立都六安,邾县(今新洲区)为属地。其时,当地百姓在孔子山附近耕地时,掘出“孔子使子路问津处”碑刻。刘安命在石碑发掘地建亭修庙,设私学祭孔并征召学士在此讲学、著书立说。中国最古老的“大学”由此诞生。

问津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,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是孕育元、明、清三朝鄂东文人的摇篮。

唐会昌二年(842年),杜牧任黄州刺使,改孔庙为“文宣庙”,于庙中设学堂教化士民。史载其“立庙先圣,兴学教士,一时家循孔教,人诵儒书”。杜牧亲莅讲学,远近弟子数百人听教,其庙学发展到兴盛时期。

明宪宗成化末年(1487年)毁于元朝末战乱的孔庙经地方官吏儒士重修,规格渐大,并添置学田产业。

武宗正德十一年丙子(1516年)黄冈知县胡洁,复修孔子山碑亭,立“孔子使子路问津处”石碑於亭内(此碑现收藏于问津书院,保存完好)。

2012年,武汉市新洲区启动问津书院百年维修保护工程,历时三年才圆满竣工。如今,问津书院已是一座占地32000平方米三高六矮十三栋五十余间的宫殿式建筑群,其最大特点是庙院合一,恢复了其独特的“后庙前院”、“上庙下学”规制。

图书馆

图书馆

问津书院自古倍受官方的重视和民间的推崇,在弘扬儒学、传播知识方面取得过辉煌成就。书院讲学活动自宋至清,出现了文人萃聚、文风迭起的局面,硕学鸿儒登坛授业。唐代杜牧,宋代孟珙、朱熹,元代龙仁夫、吴澄,明代王阳明等诸位大儒都亲临书院,讲学布道。指点江山,答疑解惑,四方学子咸聚闻道,一时名动海内。

名儒学士也为其留下许多不朽之篇章,如朱熹晚岁曾讲学于此,并于南宋庆元六年(1200年)2月8日题诗赠给孔子山庙学。诗云:苍颜已是十年前,把镜回看一怅然。履薄临深谅无几,且将余日付残编。

历朝出自问津书院的举人、进士、名儒、要吏,不计其数。问津书院讲学活动,自宋至清,出现了文人萃聚,文风迭起的局面。明清两朝的中叶,讲学活动达到了巅峰。明万历年间还在河南的商城建有问津书院分院。清康熙、嘉庆皇帝曾分别御赐“万世师表”和“圣集大成”匾额。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、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张翼轸先生也为书院题写了“问津书院”四个古朴苍劲的大字牌匾。

祭孔活动

祭孔活动

如今,圣踪不再,“津声”宛在!两千多年来,后人建庙堂凭吊先圣,立书院弘扬仁道,逐渐孕育出影响深远的问津文化。

祭孔活动现场的人群

祭孔活动现场的人群

祭孔活动现场

祭孔活动现场

这既是新洲区作为“楚天教育之乡”的文化底蕴,也是武汉市 “问津求真,追求卓越,立德树人” 的教育精神的历史渊源。

>> 还没看过瘾?去《问津书院》看看

驴友点评

  1. 还没有人说话,你来说两句吧

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.

武汉新洲问津书院

  • 景点地址:

   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孔子河村问津河畔 地图

  • 开放时间:

    周二~周日(冬9:00-17:00,夏8:30-18:0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