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探路侠 > 目的地 > 山西 > 忻州 > 雁门关 > 攻略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

最早对雁门关的了解,是幼年时读唐代诗人李贺的诗《雁门太守行》: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胭脂凝夜紫。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”诗中描写的十万火急的战争形势,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,壮士们雄姿英发,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对雁门关的仰慕之情便油然而生。后来读《北宋杨家将演义》,更为杨家将忠心赤胆,气贯长虹,不畏强敌,前仆后继,血洒金沙滩,勇镇雁门关的英雄行为所深深地震撼。于是便产生了总有一天一定要一睹雁门关雄姿的夙愿,但总因诸事缠身,一直未能如愿。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2008年我们全家定居到了忻州。这里离雁门关更近了,我的游雁门关的梦也更迫切了。于是,2011年国庆,由女儿、女婿提议,儿子、儿媳支持,全家人自驾车赴雁门关旅游,去圆我的“雁门梦”。

十月一日早上6点,我与妻子,儿子儿媳,女儿女婿小外孙,还有在忻州上学的妻侄儿王浩,总共8口人,由儿子和女婿各驾一辆车,兴致勃勃地向仰慕已久的雁门关出发了。

一路顺风,车行一个多小时便进入代县境内。由代县上雁门关有两条路:一条走关外,车沿盘山公路可直驶山顶;一条走关内,车驶入山谷后,还得步行攀爬一段。游关心切,我们选择了关外的路。车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缓缓地行驶,探身窗外,只见车轮下便是阴森森深不见底的山谷,让人倒抽一口冷气。提着一颗心,捏着一把汗,随着车子不停地左拐右转,约莫走了半个小时,终于快到山顶了,却遇上了堵车。听从山上下来的几个人说,已经堵了几个小时了,看来短时间内通不了。没办法,只好沿路返回,走关内的路。下得山来,因为路径不熟,我们边走边问,又走了近一个小时,终于抵达关下的山谷。谷口有一个大型停车场,我们将车停在这里,便开始登山。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,我们徒步千年古道。偶尔可以看到路两旁曾经居住的人家,坍塌的墙头,残破的门楹,院内沉寂的石碾以及石砌的矮墙,似乎诉说着雁门边关村落的古朴与沧桑。再往前行,路两旁出现了一些似乎是新盖的泥房茅舍,有的还挂着酒旗或饭店招牌。听同行的游客介绍,这是拍电影《铁血雁门》时修的。我想,这些场景如果在电影里出现,也许会以假乱真,但在这实地却显得和古朴的雁门不伦不类。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越往前走,“关”的氛围越浓。路两边栩栩如生的古代守关将士的雕塑,古代打仗用的笨重的战车,汲水用的高高的水车,以及生活用的手推车,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石具,深深地吸引了我们。新婚后的儿子和儿媳不停地拍照留念,小外孙高兴地跳跳蹦蹦,看看这个,摸摸那个,还不停的向我提出问题。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全家人游兴很浓。原来最担心的是妻子和小外孙,一个体质差,一个年龄小。没想到跑得最快的却是她们两个。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两旁的景色,倏忽间不见了这祖孙俩,儿子和女婿急忙打手机寻找,原来她们已经登上去了。于是我们也立刻加快了脚步,不多时,我们也登上去了。我终于看到了雄伟的雁门关。我终于站在了伟大的雁门关上!此时此刻,我真有一种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感觉,也真有一种穿越千年历史,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的感觉。 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”。雁门关雄踞于山西东北部莽莽大山中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素有“三晋咽喉,中原锁钥”之称。它依山傍险蹲伏于勾注山上,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,俯看四野。雁门关两山对峙,形状如门,传说因南北往返的大雁必从其间飞过而得名。过去只在小说、电视里看到的雄关,如今已经真真实实地矗立在我的面前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小北门,门额上书刻“雁门关”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,两侧镶嵌相传为傅山先生手书的对联“三边冲要无双地,九塞尊崇第一关”。门洞上的块块城砖伤痕斑驳,洞下青条石上残留着深深的车辙痕。透过这些古迹,我仿佛看到了车毂交错、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,仿佛听到了悲壮嘹亮、惊心动魄的号角声声。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进入小北门后,我们先后游览了“地利门” 和“天险门”。地利门为关城西门,石座砖身,额匾篆体书刻“地利”二字。此门坐向南北,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,两侧塑孟良、焦赞像。杨家将的故事是与雁门关有关的历史文化中最精彩、最辉煌的一笔。杨家满门忠烈,为了保国安民,不畏强敌,血洒疆场的英雄事迹永远为人们所景仰!据《宋史》记载,杨业是太原人,而我们《保德州志》中也有记载,说杨业是地地道道的保德人。有一些地方志学者推断,因宋时保德州属太原郡,所以志书的记载并不矛盾。出于老乡情结,我们更增添了几分对杨家将的敬佩仰慕之情。想当年老令公杨继业率领“杨家将”镇守雁门关,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多次打败敌军的猖狂进攻,人称“杨无敌”。在与契丹的一次战斗中,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恶战,两次冲出重围来到陈家谷口,却因奸人嫉妒而无人接应。身受几十处伤,仍奋力杀敌,终因寡不得众而被俘。敌人千方百计诱降他,但英雄杨业却舍生取义,绝食三日而死。这种“惊天地,泣鬼神”的气节难道不值得我们千秋万载,永远景仰吗?

中华第一关门楼

中华第一关门楼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离开地利门,我们顺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天险门。天险门为关城东门,石座砖券,额匾篆体书刻“天险”二字。天险门上建有雁楼,雁楼坐西朝东,面阔5间,进深4间,四周有走廊。建筑为重檐歇山顶,正面明间为隔门,两顶间为砖砌墙,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,其余用砖砌成。楼上高悬匾额“中华第一关”。走出天险门,只见东门北侧有残存的寺庙一间,寺前有石狮一对,石旗杆一副,碑石一块,以及数株青松。经人介绍方知是李牧祠。李牧祠是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。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,他曾长期驻守雁门关一带,连续打败东胡、林胡、匈奴,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在临近赵国边界一带牧马放牛。他屡次巧设奇阵,诱敌深入,重创敌军,“大破匈奴十余万骑。”体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,为雁门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也让自己成了彪炳史册的人物。

游完了李牧祠,我们回到了关城中央的最高处, 登上城墙我们可以看到位于天险门北坡的雁塔。雁塔古代为瞭望和传递军情之用,与烽火台构成传警体系。现已在雁塔原址上复建了高达21米的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,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站在过雁峰上环顾,我不仅想起了明代王钥的诗“突危雁塔镇重冈,俯视穷边万里长”。真给人一种俯视天下,心旷神怡的感觉。顺着台阶下行,我们看到了代县县委、县政府为纪念修复雁门关而随着山势修建的大型碑林。上面刻有忻州市委书记、市长,代县县委书记、县长分别撰写的碑记,有历代文人墨客与雁门关有关的诗文。我想,修复雁门关的意义,绝不仅仅在于旅游价值,更重要的是要弘扬一种精神,就是由李牧、杨业等代表的这种可歌可泣、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精神。铁打的雄关也总有被攻破的时候,但只要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伟大的爱国主义信念,我们的民族就永远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!

雁塔

雁塔

站在雄关之上,我又想起了一位与雁门关有关的人物。一千九百多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一位女子告别了故土,登程北去,从此不再回返。途经雁门关,望着漫天黄沙,孤雁南飞,一首《出塞曲》寄托了浓厚的乡愁和一丝憧憬,而南飞大雁望着惊艳的女子,听着凄婉的琴声而扑落于平沙之上。弹奏琵琶的这个女子恐怕并不知道,从此自己将名垂千史。这一行,引出了“平沙落雁”的千古绝唱,这一行,也使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。这个女子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。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纪念王昭君的诗,最出名的莫过于杜甫的《咏怀古迹》之三:“群山万壑赴荆门,生长明妃尚有村。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塚向黄昏。画图省识春风面,环佩空归夜月魂。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。”悲悯之情,溢于言表;千古遗恨,萧瑟凄凉。但我以为这曲解了王昭君。因为据史书记载,昭君和番完全是自觉自愿行为。这个美貌绝伦、有胆有识的奇女子,虽然深知前途未卜,吉凶难料,但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,仍毅然请命和番。正因为此,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伟大女子,记住了她为我们民族做出的不朽贡献!而雁门也成为她人生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地方。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今天雁门的历史烟云早已散尽,走过风雨岁月后,雁门关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与启迪。今天,历史已进入21世纪,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兴旺发达,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,人民生活正在走向幸福美满,雁门关也早已失去了它军事上的价值。但伟大的雁门精神——为我们的民族,我们的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千秋万载,永不磨灭!同时,守住雁门关是否可以理解为守住人生的价值与追求?雁门战斗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抵得住一切黄色、黑色的诱惑,永远坚持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,永远守住正能量,为正义的事业做贡献?我想雁门的历史,雁门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了很好地诠释。

幼年读诗雁门太守行,老年圆我“雁门梦” - 探路侠

沉思中蓦然看到西落的太阳,意识到天色已晚,我们该回家了。于是一家人怀着眷恋不舍的心情告别雁门,向山下走去。落日余辉映照下的雁门关,如同一位睿智的哲人,静静地踞座在那里,默默无语,仿佛告诉着人们更深的寓意。

>> 还没看过瘾?去《雁门关》看看

驴友点评

  1. 还没有人说话,你来说两句吧

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.

山西代县雁门关风景区

  • 景点地址:

   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关景区地图

  • 开放时间:

    08:00~18:30

忻州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