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探路侠 > 目的地 > 湖北 > 武汉 > 木兰山 > 攻略

丛林小径迂回曲折,人在木兰山上随性游移

天下名山万千,钟灵毓秀,尽显风流。中华锦绣河山更是神姿仙态,醉梦怡情。有史以来,山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威严而神圣的,让人敬之近之。运动健身可登山,怡情养性可游山,吟诗作画可亲山,醒世悟道可居山。

智者乐山,韵山古诗可见一斑。诗圣杜甫的一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千古传诵,让没去过泰山的人都可感知其磅礴、灵异之气。——我这里要说的不是泰山。

若要论山之高,当数喜马拉雅山的主峰——珠穆朗玛峰了。著名作家刘醒龙做客武汉图书馆“名家论坛”时提出,每个人趁着自己还能动的时候,一定要做三件事:喝一口珠峰的泉水;看一场杨丽萍的舞蹈;安静地没有任何杂念地读一遍《红楼梦》。世界最高峰的水竟如此圣洁!相信自此慕名朝圣者定会剧增,我也不胜心向往之。但我现在想说的也不是圣母峰。

“长歌乐府峰头上,犹忆将军剑气寒。”明人杨三湘的诗句寄寓了对名山名人的景仰与追忆。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。”这里没有仙,但有故事。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。女人的故事通常很精彩,况且这个女人不是普通的女人,她是一位巾帼英雄——这使木兰山一直传承其千载秀美与豪放之气。

木兰山上的南天门

木兰山上的南天门

木兰山,海拔582.1米,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,是木兰将军的故里,佛道两教圣地。关于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相信大家早耳熟能详——民间传颂,古书记载,诗词咏叹,在此不必赘述。

说来惭愧,身居木兰故里,对木兰山文化却知之甚少。虽自先辈们言传中依稀记得一些典故,但七零八碎,不成体系。亲身游历也不过三次而已。最先是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组织春游,坐拖拉机去的。只记得前后开心了好几天,真没想到世间还有这么好玩的地方。然后是2003年春,同事有年卡,约几人去景区小聚。上午木兰山,下午天池,一天马不停蹄,东奔西走。没专员解说,没时间欣赏,没空间回味,没闲情静思。试图链接儿时的记忆,却是那么虚无缥缈。最近(2017年6月)又去了一次,和文联同仁一行。这次嘴巴除了吃饭,其它场合基本没用上。倒是眼睛、耳朵忙不过来。团队里高手如云,文学宗教、新闻典故、天文地理、风土人情,尽有人知。天时地利人和,机会难得,于是我真正用心、用灵魂去亲近木兰山,感知其深邃的意蕴。

时入初夏,夏日的骄阳在早晨已尽显怨妇般的火辣,而林间清风却温柔如情人的呼吸。木兰山的传奇色彩和宗教色彩闻名远近,所以从半山腰的南天门开始,才是真正的朝圣登顶之旅。一路拾级而上,一重重庙宇高低错落,隐现于奇峰异石、古木青烟之中。也不知爬了多少级,宽厚整洁的盘山石阶,好像永无尽头,直通向云端仙界。竟不知是仙境闯入梦中,还是梦中穿越汉唐。子曰:登泰山而小天下。我认为:登木兰而晓天下。泰山之雄、华山之险、衡山之秀、恒山之奇、嵩山之绝, 在此皆有之。古刹、亭台、苍松、翠竹、奇石、削壁、险壑……一草一木,都流露着古色古香,诠释着经典与传奇。

木兰赋石刻

木兰赋石刻

金顶之上,举目四顾,远近美景一览无余。然而心中却没有“一览众山小”的豪情,却有“居庙堂之高”的感慨。大概被神明感化,也起了菩萨心肠,怜悯万物苍生。但静心观赏时,心念顿转——“忧其民”是多余的了,继而“幸其民”。且看眼前田园吐青,房舍栉比,公路游丝,滠水飘带,池塘点珠,明湖对镜,远山重重,云霞明灭……无一不是出自大画家的杰作。第一次深切感受的自己家乡竟是如此之美,我辈竟是如此之幸!

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,可此次下山却一点也没感到犯难。或许是雅兴所致,忘却了旅途的劳苦。更何况我们不是原路返回,而是另辟蹊径,寻得一林间小道。石级虽窄小,却别有一番情趣。还有几小段不加任何修饰的原生态小路,使人与自然完美融合。沿途万物迷人眼,时而一奇树,时而一怪石,时而一绝壁,时而一仙窟。任凭世间喧嚣纷扰,此处始终安宁闲适。丛林小径迂回曲折,人在小径上随性游移,有如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后的释然与满足。

众人来木兰山多数只是朝圣佛道,最后荣登金顶,少有人知木兰山有两大主峰——金顶和祈嗣顶。当然,也很少有人有精力一天之内登上两顶的。但我们今天雅兴所致,既来之,则登之。于是,下午又上祈嗣顶。

民间传说,木兰祖父朱若虚、父亲朱天禄天性至孝,是忠实的儒家信徒。木兰山祈嗣顶是因朱天禄与其妻赵桂珍婚后多年尚未生子,遂祈于木兰山南山顶后生下木兰而得名。此行不知有无求子而来的,但我意在追忆历史足迹,寻得木兰芳踪。

一块巨大的长英质岩半掩峰顶,呈现出奇特的窗棂构造,诉说着历史沧桑。旁边野燕麦随风腾浪,野花碎碎,争妍竞发。远处绿荫高低,芊芊莽莽。再向北,林荫掩映,深幽处隐现房舍数幢,于是移步前行。房舍破旧,似久无人居。高处一观景台状建筑,也破落不堪,据说是以前的军事信息中转站。这里已是木兰山的至高点,“观景台”就建在至高点上。但凡登山者俱有登高望远,征服自我的欲望。虽“观景台”扶栏已破损,几位勇者还是禁不住诱惑攀上顶层。绝顶之上,只见山外青山,蓝天四垂,黄陂大半景观尽收眼底。

丛林小径迂回曲折,人在木兰山上随性游移 - 探路侠

和北峰金顶相比,南峰祈嗣顶别有一番情致。金顶主要凸显亭台道观庙宇古寨等人文景观,而这里则尽显自然景观。眼前为数不多的几幢旧楼,也逐渐褪色退化,与大自然融为一体(当然我们是驱车直达顶峰的,可能山麓也有一些人文景观)。就连风的风格也不一样,尽管都带着木叶芬芳。若说金顶的清风温柔如午夜情人,润泽心田,使人心醉神迷,那么祈嗣顶的凉风恰如天涯浪子急奔归程,充满渴求与希望,有种“我欲乘风归去”般放肆的快意。不对,此比喻不能恰当地表现出木兰山的传奇色彩。这么说吧,金顶犹如木兰将军戎马金戈,驰骋疆场,攻无不克,叱咤风云。而祈嗣顶则是下马卸甲后的木兰女侠,冰魂雪魄,气干云霄,收放自如,衣袂飘飘。

同行有人感叹这边太荒凉,应像北边那样开发出来,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,开拓其远大前景。对此我不敢苟同,甚至看法迥异——不加修饰的天然本色才显最高的艺术价值。如古诗词吟诵的古道弱水,断桥残壁,岂不总是美得让人心醉?明代诗人徐承颐的《木兰山》诗云:“未有木兰先有山,山名偏借木兰补。木兰名与山俱存,山并木兰争万古。”像现在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山峰南北对望,金顶端庄稳重,幽深沉凝,祈嗣顶巍峨挺拔,雄奇灵秀。一个传奇的木兰山,一个自然的木兰山,一方展示人类文明,一方彰显自然奇观,岂不妙哉!

呼吸着山之灵气,欣赏着四野美景,忽想到一个哲理故事:山的后面是什么?一种人认为山的后面是水。水边是青青的小草、一望无际的原野、满山遍野的鲜花、心中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……一种人认为山的后面是路。沿着蜿蜒的小路一直往前走,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处,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。一种人认为山的后面是山,连绵起伏,一望无际。其实这三种回答无所谓对错,也无所谓境界高低,只是各自的理想、心念不同而已。木兰山的后面是什么?我想,有水,有路,有山,有梦想,有无尽的美好……

>> 还没看过瘾?去《木兰山》看看

驴友点评

  1. 还没有人说话,你来说两句吧

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.

湖北黄陂木兰山风景区

  • 景点地址:

  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胜景大道77号地图

  • 景区电话:

    027-61501019

  • 开放时间:

    07:00~19:00